村口李大爺蹲在門檻上抽煙,眼瞅著天陰得發(fā)沉直嘆氣。今兒個立夏,他嘴里反復(fù)嘟囔“最怕立夏一日雨”,這話聽得人心里發(fā)緊。咱種地的都知道,節(jié)氣里藏著老輩人的講究,可這雨到底咋個怕法?

立夏是夏天頭一個節(jié)氣,小麥正灌漿,玉米剛出苗,莊稼都等著好天氣長身子。
老話說“立夏麥咧嘴,不能缺了水”,可真要下一整天雨,反倒讓人心慌。

去年鄰村就碰見過這情況,立夏雨綿綿下了三天,玉米出苗比往年晚了小十天。農(nóng)技站的說,低溫讓種子酶活性低,吸水慢,苗子弱得跟沒吃飽似的??捎行├先擞终f“立夏有雨,谷米如雨”,說下雨是老天爺賜的“甘露”。
南邊種水稻的張大哥就盼著雨,插秧后正等水返青,雨水足了分蘗快。

你說怪不怪,這雨到底是金貴還是招人煩?
兩邊說法咋就擰上了?

仔細琢磨,農(nóng)諺里藏著地域差別——北方怕雨多爛根,南方愁水少旱苗。就像“立夏一日雨,四十五日寒”,說的是連續(xù)陰雨帶低溫,莊稼生長期被拖長。
可玉米、棉花這些喜熱作物,遇上涼夏長得慢,秋天能不能灌漿都懸乎。

反過來,“立夏晴空照,百物好生長”也有道理,光照足了光合作用強,果子能攢更多養(yǎng)分。
但現(xiàn)在氣候跟過去不一樣了,去年立夏晴天,三伏天旱得河都見底,玉米葉子卷成棍。這就讓人犯難了:老祖宗的經(jīng)驗沒錯,可老天爺?shù)钠猓孟裨絹碓阶屓嗣煌?。再看“立夏大雨傾盆落,到了夏至也難?!?,持續(xù)降雨泡壞根,病蟲害跟著來。

村里王大叔的麥田去年鬧白粉病,就是因為雨水多、濕度大,打藥都控不住??赡阏f完全不要雨也不行,小麥灌漿期沒水,千粒重往下掉,收成能少兩成。這里頭的分寸感,簡直比繡花還難——雨水要夠,還不能多,得趕在點子上。
我個人覺得,現(xiàn)在種地不能只靠老經(jīng)驗,得盯著天氣預(yù)報,該澆水澆水,該排澇排澇。但老輩人的話仍有講究,比如“立夏南風(fēng)吹,不出三日熱”,風(fēng)向里藏著天氣變的信號。只是如今極端天氣多,農(nóng)諺的時效得結(jié)合實際看,不能全信,也不能不信。
你瞧,就立夏這一天的雨,能牽出這么多門道,種地真是門大學(xué)問。
有人盼雨潤苗,有人怕雨壞根,這矛盾里藏著莊稼人的無奈和期盼。
今年立夏到底啥天氣?
您那兒是晴是雨?對莊稼又有啥影響?老祖宗的話藏著智慧,可老天爺?shù)钠猓€得咱們多琢磨著點。
熱門跟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