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時節(jié),春意漸濃。作為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,清明節(jié)不僅是祭祖掃墓、緬懷先人的日子,也是踏青賞春、順應時節(jié)養(yǎng)生的關鍵節(jié)點。此時萬物復蘇,氣候轉暖,人體也需順應自然,調整飲食以疏肝健脾、祛濕防病。民間素有“清明吃3白,一年病不來”的俗語,這“3白”既順應春季養(yǎng)生的需求,又暗含古人“以白養(yǎng)肺”的智慧。今天,就讓我們揭開這“清明3白”的神秘面紗,并解鎖它們的營養(yǎng)吃法!

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

一、白蒿(茵陳):清肝利濕的“春之鮮”

白蒿,又名茵陳,是春季獨有的野菜,自古被譽為“護肝草”?!侗静菥V目》記載其“主風濕寒熱邪氣,熱結黃疸”,因其富含揮發(fā)油、綠原酸等成分,能清熱利濕、疏肝護膽。清明前后,白蒿鮮嫩清香,正是食用的黃金期。

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

推薦食譜:蒸白蒿

食材:白蒿300克、玉米面50克、面粉50克、蒜末、生抽、香醋、香油少許。

具體步驟:

1. 白蒿摘去老莖,洗凈瀝干水分;

2. 將玉米面與面粉混合,均勻撒在白蒿上,輕輕抓拌至每片葉子裹上一層薄粉;

3. 蒸鍋水燒開后,鋪上籠布,放入白蒿,大火蒸5分鐘;

4. 出鍋后趁熱抖散,搭配蒜末、生抽、香醋、香油調成的料汁拌勻即可。

點評:蒸制能最大限度保留白蒿的清香與營養(yǎng),玉米面增加粗纖維,搭配蒜醋汁開胃解膩。這道菜口感軟糯中帶嚼勁,是春季養(yǎng)肝祛濕的佳品。

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

二、口蘑:高蛋白低脂的“天然鮮味劑”

口蘑,又稱白蘑菇,因菌蓋潔白如玉而得名。其富含蛋白質、硒元素及多種氨基酸,尤其是谷氨酸含量高,自帶鮮甜風味。清明時節(jié)多吃口蘑,既能增強免疫力,又能促進消化,符合春季“減酸增甘”的飲食原則。

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

推薦食譜:肉末炒口蘑

食材:口蘑200克、豬瘦肉末100克、青紅椒各半個、蔥姜蒜適量、生抽1勺、蠔油半勺、鹽少許。

步驟如下:

1. 口蘑切片,青紅椒切丁,蔥姜蒜切末;

2. 熱鍋冷油,下肉末煸炒至變色,加入蔥姜蒜爆香;

3. 放入口蘑翻炒至出水,加生抽、蠔油調味;

4. 最后加入青紅椒丁,大火收汁,撒鹽翻勻即可。

點評:肉末的油脂激發(fā)了口蘑的鮮香,青紅椒增添色彩與維生素。這道菜口感滑嫩,鮮味濃郁,堪稱“下飯神器”,尤其適合春季食欲不振時食用。

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

三、百合:潤肺安神的“百搭清補品”

百合,既是藥材也是食材,因其鱗莖潔白肥厚、瓣瓣緊抱,象征“百年好合”。它富含黏液蛋白、多糖及多種生物堿,能潤肺止咳、寧心安神。清明前后氣候干燥,易引發(fā)肺熱咳嗽,百合正是潤燥的食療佳品。

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

推薦食譜:芹菜百合炒蝦仁

食材:鮮百合100克、蝦仁150克、芹菜1根、胡蘿卜半根、木耳5朵、鹽、胡椒粉、淀粉少許。

詳細步驟:

1. 蝦仁用鹽、胡椒粉、淀粉腌制10分鐘;

2. 木耳泡發(fā)撕小朵,芹菜、胡蘿卜切菱形片,百合掰成瓣焯水30秒;

3. 熱鍋倒油,先將蝦仁滑炒至變色盛出;

4. 爆香蒜片,依次下胡蘿卜、木耳、芹菜翻炒至斷生,加入百合和蝦仁,調入鹽炒勻即可。

點評:這道菜色彩繽紛,口感層次豐富。百合清甜,蝦仁鮮嫩,搭配木耳和蔬菜,低脂高纖維,既潤肺又護心,尤其適合春季養(yǎng)生。

“清明3白”不僅是傳統(tǒng)飲食智慧的結晶,更暗含現(xiàn)代營養(yǎng)學的科學依據(jù)。白蒿疏肝、口蘑增免疫、百合潤肺,三者搭配,恰好應對春季肝火旺、濕氣重、肺燥生的健康隱患。無論是蒸、炒還是快烹,這些食譜都力求在保留營養(yǎng)的同時激發(fā)食材本味。清明時節(jié),再忙也別忘了為家人準備一道“3白”美食,讓傳統(tǒng)滋味與健康養(yǎng)生相伴,開啟一整年的活力!

【個人觀點,僅供參考!本文由“秀廚娘”原創(chuàng),文章和圖片均有版權,未經允許,請勿抄襲、刪改、盜用,侵權必究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