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臟腑兼證
(一)心腎不交證
1.含義 心腎不交證是指心與腎的陰液虧虛,虛火內(nèi)擾所表現(xiàn)的虛熱證候。
2.證候表現(xiàn) 心煩失眠,驚悸健忘,頭暈,耳鳴,腰膝酸軟,夢遺,口咽干燥,五心煩熱,潮熱盜汗,便結(jié)尿黃,舌紅少苔,脈細(xì)數(shù)。
3.證候分析 本證多因憂思勞神太過,郁而化火,耗傷心腎之陰;或因虛勞久病,房事不節(jié)等導(dǎo)致腎陰虧耗,虛陽亢動(dòng),上擾心神所致。
4.辨證要點(diǎn) 以心煩失眠,腰酸耳鳴,夢遺與虛熱癥狀共見為辨證要點(diǎn)。
速記歌訣:心腎不交水火失,腰膝酸軟失眠悸,夢遺尿黃五心熱,暈鳴健忘大便秘。潮熱盜汗咽干煩,舌紅少苔脈數(shù)細(xì)。

(二)心腎陽虛證
1.含義 心腎陽虛證是指由于心腎陽氣虛衰,失于溫煦,氣化失司所表現(xiàn)的虛寒證候。
2.證候表現(xiàn) 畏寒肢冷,心悸怔忡,胸悶氣喘,肢體水腫,小便不利,神疲乏力,腰膝酸冷,唇甲青紫,舌淡紫,苔白滑,脈弱。
3.證候分析 本證多因心陽虛衰,病久及腎;或因腎陽虧虛,氣化無權(quán),水氣凌心所致。
4.辨證要點(diǎn) 以心悸怔忡、肢體水腫與虛寒之象并見為辨證要點(diǎn)。
速記歌訣:心腎陽虛唇甲青,小便不利肢體寒;心悸怔忡胸悶喘,肢體浮腫腰膝酸。朦朧欲睡神疲乏,脈弱苔白舌淡紫。
(三)心肺氣虛證
1.含義 心肺氣虛證是指心肺氣虛,其功能活動(dòng)減退所表現(xiàn)的證候。
2.證候表現(xiàn) 胸悶,咳嗽,氣短而喘,心悸、動(dòng)則尤甚,吐痰清稀,神疲乏力,聲低懶言,自汗,面色淡白,舌淡苔白,或唇舌淡紫,脈弱或結(jié)或代。
3.證候分析 本證多因久病咳喘,耗傷肺氣,累及于心;或因年老體虛,勞倦太過等,使心肺之氣虛損所致。
4.辨證要點(diǎn) 以咳喘、心悸、胸悶與氣虛之象共見為辨證要點(diǎn)。
速記歌訣:心肺氣虛咳喘甚,心悸氣短與胸悶;動(dòng)則加劇神疲乏,吐痰清稀聲低懶,自汗面白唇淡紫,舌淡苔白弱結(jié)代。
(四)心脾氣血虛證
1.含義 心脾氣血虛證是指心血不足,脾虛氣弱所表現(xiàn)的證候。
2.證候表現(xiàn) 心悸征忡,頭暈,多夢,健忘,食欲不振,腹脹,便溏,神疲乏力或見皮下紫斑,女子月經(jīng)量少色淡,淋漓不盡,面色萎黃,舌淡嫩,脈弱。
3.證候分析 本證多因久病失調(diào),思慮過度;或飲食不節(jié),損傷脾胃,生化不足;或因慢性失血,血虧氣耗,漸致心脾氣血兩虛。
4.辨證要點(diǎn) 以心悸失眠、食少腹脹與氣血虧虛證共見為辨證要點(diǎn)。
速記歌訣:心脾兩虛氣血虛,食少腹脹兼便溏,心悸怔忡皮紫斑,頭暈健忘神乏疲,面黃脈弱舌淡嫩,月經(jīng)量少色淡漓。
(五)心肝血虛證
1.含義 心肝血虛證是指血液虧虛,心肝失養(yǎng)所表現(xiàn)的證候。
2.證候表現(xiàn) 心悸,多夢健忘,頭暈?zāi)垦#曃锬:?,肢體麻木、震顫,女子月經(jīng)量少色淡,甚則閉經(jīng),面白無華,爪甲不榮,舌質(zhì)淡白,脈細(xì)。
3.證候分析 本證多因思慮過度,失血過多,脾虛化源不足,久病虧虛等所致。
4.辨證要點(diǎn) 以神志、目、筋、爪甲失養(yǎng)與血虛證共見為辨證要點(diǎn)。
速記歌訣:肝血不足難養(yǎng)心,失眠多夢心悸慌;頭暈?zāi)垦V鹇?,面白?jīng)少甚則閉。目干模糊易健忘,爪淡脈細(xì)舌淡白。
(六)脾肺氣虛證
1.含義 脾肺氣虛證是指脾肺兩臟氣虛所表現(xiàn)的證候。
2.臨床表現(xiàn) 食欲不振,食少,腹脹便溏,久咳不止,氣短而喘,聲低懶言,乏力少氣或吐痰清稀而多,或見面浮肢腫,面白無華,舌質(zhì)淡,苔白滑,脈細(xì)弱。
3.證候分析 本證多因久病咳喘,耗傷肺氣,子病及母,影響脾氣,或飲食不節(jié),脾胃受損,土不生金,累及于肺所致。
4.辨證要點(diǎn) 以咳嗽、氣喘、咯痰、食少、腹脹、便溏與氣虛癥狀為主要表現(xiàn)。
速記歌訣:脾肺氣虛??却?,面部虛浮白無華,納少腹脹大便溏,久咳氣短痰清稀,聲低肢腫乏力現(xiàn),舌淡脈弱苔白滑。
(七)肺腎陰虛證
1.含義 肺腎陰虛證是指肺腎陰液虧虛、虛火內(nèi)擾所表現(xiàn)的證候。
2.證候表現(xiàn) 咳嗽少痰,或痰中帶血,或聲音嘶啞,腰膝酸軟,形體消瘦,口燥咽干,骨蒸潮熱,盜汗,顴紅,男子遺精,女子經(jīng)少,舌紅,少苔,脈細(xì)數(shù)。
3.證候分析 本證多因久病咳喘,耗傷肺氣,久病及腎;或房勞太過,先天不足,老年體弱,腎氣虧虛,納氣無權(quán)所致。臨床以久病咳喘,呼多吸少,動(dòng)則喘甚為辨證要點(diǎn)。
4.辨證要點(diǎn) 以干咳、少痰、腰酸、遺精及虛熱癥狀為主要表現(xiàn)。
速記歌訣:肺腎陰虛虛火灼,干咳痰少甚咯血;音啞咽干盜汗瘦,腰酸顴紅骨蒸熱。男子遺精女經(jīng)少,舌紅少苔脈細(xì)數(shù)。
(八)肝火犯肺
1.含義 肝火犯肺證是指肝火熾盛,上逆犯肺,肺失肅降所表現(xiàn)的證候。
2.證候表現(xiàn) 胸脅灼痛,急躁易怒,頭脹頭暈,面紅目赤,口苦口干,咳嗽陣作,痰黃稠黏,甚則咯血,舌紅苔薄黃,脈弦數(shù)。
3.證候分析 本證多因郁怒傷肝,氣郁化火;或邪熱內(nèi)蘊(yùn),肝火熾盛,上逆犯肺;或邪熱蘊(yùn)肺,咳甚牽引胸脅,影響肝氣升發(fā),郁而化火犯肺所致。
4.辨證要點(diǎn) 以咳嗽或咯血、胸脅灼痛、易怒及實(shí)火內(nèi)熾之象并見為辨證要點(diǎn)。
速記歌訣:木火刑金氣郁化,肝火犯肺咳牽胸,口干口苦頭脹暈,咳嗽痰黃甚咯血,脅脹急躁面目紅,舌紅苔黃脈弦數(shù)。
(九)肝胃不和證
1.含義 肝胃不和證是指肝氣郁結(jié),胃失和降所表現(xiàn)的證候。
2.證候表現(xiàn) 胃脘、脅肋脹滿疼痛,走竄不定,噯氣,吞酸嘈雜,呃逆,不思飲食,情緒抑郁,善太息,或煩躁易怒,舌淡紅,苔薄黃,脈弦。
3.證候分析 本證多因情志不舒,肝氣郁結(jié),橫逆犯胃,胃失和降所致。
4.辨證要點(diǎn) 以胸脅、胃脘脹痛或呃逆、噯氣為辨證要點(diǎn)。
速記歌訣:肝胃不和多情志,胃脘脅肋脹痛竄,噯氣呃逆吞酸雜,不思飲食情志抑,煩躁易怒善太息,舌紅脈弦苔薄黃。
(十)肝郁脾虛證
1.定義 肝郁脾虛證是指肝失疏泄、脾失健運(yùn)所表現(xiàn)的證候。
2.證候表現(xiàn) 胸脅脹滿竄痛,善太息,情志抑郁,或急躁易怒,食少,腹脹,腸鳴矢氣,便溏不爽,或腹痛欲便,瀉后痛減,或大便溏結(jié)不調(diào),舌苔白,脈弦或緩。
3.證候分析 本證多因情志不遂,郁怒傷肝,肝失條達(dá),橫乘脾土,或飲食不節(jié),勞倦太過,損傷脾氣,脾失健運(yùn),土反侮木,肝失疏泄所致。
4.辨證要點(diǎn) 以腹痛腸鳴、胸脅脹滿、納少便溏等為辨證要點(diǎn)。
速記歌訣:肝郁脾虛胸脅竄,太息腹脹納呆伴,腸鳴矢氣溏不爽,腹痛欲瀉瀉后松;急躁易怒便溏結(jié),脈弦或緩舌苔白。
(十一)肝腎陰虛證
1.定義 肝腎陰虛證是指肝腎陰液虧虛,虛熱內(nèi)擾,以腰酸脅痛、眩暈、耳鳴、遺精等為主要表現(xiàn)的證候。
2.證候表現(xiàn) 頭暈,目眩,耳鳴,健忘,脅痛,腰膝酸軟,口燥咽干,失眠多夢,低熱或五心煩熱,顴紅,男子遺精,女子月經(jīng)量少,舌紅,少苔,脈細(xì)。
3.證候分析 本證多因久病失調(diào),陰液虧虛,或因情志內(nèi)傷,化火傷陰,或因房事不節(jié),耗傷腎陰,或因溫?zé)岵【茫蛞罕唤?,均可?dǎo)致肝腎陰虛,陰不制陽,虛熱內(nèi)擾。
4.辨證要點(diǎn) 以腰膝酸軟,遺精、耳鳴、脅痛及虛熱證共見為辨證要點(diǎn)。
速記歌訣:肝腎陰虛水不足,腎水不能養(yǎng)肝木;頭暈?zāi)垦Qボ?,失眠脅痛煩熱鳴。遺精經(jīng)少口燥干,舌紅少苔脈細(xì)數(shù)。
(十二)脾腎陽虛證
1.含義 脾腎陽虛證是指脾腎陽氣虧虛,虛寒內(nèi)生所表現(xiàn)的證候。
2.證候表現(xiàn) 腰膝、下腹冷痛,畏冷肢涼,久瀉久痢,或五更泄瀉,完谷不化,便質(zhì)清冷,或全身水腫,小便不利,面色?白,舌淡胖,苔白滑,脈沉遲無力。
3.證候分析 本證多由久瀉久痢,脾陽損傷,不能充養(yǎng)腎陽,或寒濕,腎陽受損,不能溫暖脾陽,導(dǎo)致脾腎陽氣同時(shí)受到損傷,虛寒內(nèi)生,溫化無權(quán),水谷不化,水液潴留。
4.辨證要點(diǎn) 以久瀉久利,腰膝冷痛及虛寒之象并見為辨證要點(diǎn)。
速記歌訣:脾腎陽虛命火衰,五更泄瀉完谷溏;形寒面光腰膝冷,畏冷肢涼久瀉痢,面?身腫尿不利,舌胖苔滑脈沉遲。
二、氣血津液病
一、郁證
病證歌訣: 郁證肝柴氣郁丹, 痰郁半厚心神甘, 心脾需歸腎天丸。
1.肝氣郁結(jié)證——柴胡疏肝散2.氣郁化火證——丹梔逍遙散3.痰氣郁結(jié)證(梅核氣)——半夏厚樸湯4.心神失養(yǎng)證(臟躁)——甘麥大棗湯5.心脾兩虛證——?dú)w脾湯6.心腎陰虛證——天王補(bǔ)心丹合六味地黃丸
二、血證
病證歌訣:鼻衄熱菊胃玉肝龍氣血?dú)w湯,齒衄胃火清心陰虛地黃,咳血燥桑肝瀉陰虛百合,吐血胃瀉肝龍氣血?dú)w攝,便血腸槐氣歸脾,脾胃黃土虛寒止,尿血下薊腎虛知,血不統(tǒng)脾,腎不固比,紫斑血熱十灰散,氣血?dú)w脾陰虛茜。
(一)鼻衄
1.熱邪犯肺證——桑菊飲
2.胃熱熾盛證——玉女煎
3.肝火上炎證——龍膽瀉肝湯
4.氣血虧虛證——?dú)w脾湯
(二)齒衄
1.胃火熾盛證——加味清胃散合瀉心湯
2.陰虛火旺證——六味地黃丸合茜根散
(三)咳血
1.燥熱傷肺證——桑杏湯
2.肝火犯肺證——瀉白散合黛蛤散
3.陰虛肺熱證——百合固金湯
(四)吐血
1.胃熱壅盛證——瀉心湯合十灰散
2.肝火犯胃證——龍膽瀉肝湯
3.氣虛血溢證——?dú)w脾湯
(五)便血
1.腸道濕熱證——地榆散合槐角丸
2.氣虛不攝證——?dú)w脾湯
3.脾胃虛寒證——黃土湯
(六)尿血
1.下焦?jié)駸嶙C——小薊飲子
2.腎虛火旺證——知柏地黃丸
3.脾不統(tǒng)血證——?dú)w脾湯
4.腎氣不固證——無比山藥丸
(七)紫斑
1.血熱妄行證——十灰散
2.陰虛火旺證——茜根散
3.氣不攝血證——?dú)w脾湯
三、痰飲
病證歌訣:
痰飲
心下滿悶名痰飲,陽虛苓桂術(shù)甘斟,飲留胃腸遂半夏,虛實(shí)主次應(yīng)細(xì)分。
懸飲
邪犯胸肺柴枳長,若停胸脅十棗良,絡(luò)氣不和香附使,陰虛內(nèi)熱沙麥嘗。
溢飲
淫溢肢體溢飲名,發(fā)表化飲癥能平,小青龍湯加減用,表寒里飲定可清。
支飲
支飲觸發(fā)為邪實(shí),寒邪伏肺青龍施,苓桂術(shù)甘或腎氣,緩解脾腎陽虛時(shí)。
(一)痰飲
1.脾陽虛弱證——苓桂術(shù)甘湯合小半夏加茯苓湯
2.飲留胃腸——甘遂半夏湯或己椒藶黃丸
(二)懸飲
1.邪犯胸肺證——柴枳半夏湯
2.飲停胸脅證——椒目瓜蔞湯合十棗湯或控涎丹
3.絡(luò)氣不和證——香附旋覆花湯
4.陰虛內(nèi)熱證——沙參麥冬湯合瀉白散
(三)溢飲
表寒里飲證——小青龍湯
(四)支飲
1.寒飲伏肺證——小青龍湯
2.脾腎陽虛證——金匱腎氣丸合苓桂術(shù)甘湯
四、消渴
病證歌訣:
上消肺熱消渴方,中消胃熱玉女養(yǎng),氣陰七味下腎黃,陰陽金匱滋補(bǔ)強(qiáng),盲聾杞菊明目黃,瘡毒癰疽五味幫。
(一)上消
肺熱津傷證——消渴方
(二)中消
1.胃熱熾盛證——玉女煎加減
2.氣陰虧虛證——七味白術(shù)散加減
(三)下消
1.腎陰虧虛證——六味地黃丸加減
2.陰陽兩虛證——金匱腎氣丸加減
并發(fā)癥
1.白內(nèi)障、雀盲、耳聾——杞菊地黃丸或明目地黃丸
2.瘡毒癰疽——五味消毒飲
五、汗證
病證歌訣:
汗證肺衛(wèi)玉屏風(fēng),桂枝黃芪亦可主,心血不足歸脾來,養(yǎng)血補(bǔ)心自可書,陰虛火旺歸六黃,邪熱郁蒸龍膽處。
1.肺衛(wèi)不固證——桂枝加黃芪湯或玉屏風(fēng)散加減
2.心血不足證——?dú)w脾湯加減
3.陰虛火旺證——當(dāng)歸六黃湯加減
4.邪熱郁蒸證——龍膽瀉肝湯加減
六、內(nèi)傷發(fā)熱
病證歌訣:
內(nèi)傷發(fā)熱陰清骨,血?dú)w陽腎氣中補(bǔ),氣郁丹梔血瘀府,痰濕郁熱黃中需。
1.陰虛發(fā)熱證——清骨散或知柏地黃丸
2.血虛發(fā)熱證——?dú)w脾湯
3.氣虛發(fā)熱證——補(bǔ)中益氣湯
4.陽虛發(fā)熱證——金匱腎氣丸
5.氣郁發(fā)熱證——丹梔逍遙散
6.痰濕郁熱證——黃連溫膽湯合中和湯或三仁湯
7.血瘀發(fā)熱證——血府逐瘀湯
七、虛勞
病證歌訣:
氣虛
氣虛主在肺脾臟,補(bǔ)肺加味肺虛良,心氣虛則七福飲,腎氣加減大補(bǔ)煎。
血虛
血虛須辨心與肝,養(yǎng)心四物湯效驗(yàn)。
陰虛
陰虛在肺沙麥擅,心虧天王補(bǔ)心丹,脾胃陰虛湯益胃,肝腎補(bǔ)肝左歸丸。
陽虛
陽虛里寒為征象,心用拯陽保元湯,附子理中溫脾土,右歸丸方復(fù)腎陽。
(一)氣虛
1.肺氣虛證——補(bǔ)肺湯
2.心氣虛證——七福飲
3.脾氣虛證——加味四君子湯
4.腎氣虛證——大補(bǔ)元煎
(二)血虛
1.心血虛證——養(yǎng)心湯
2.肝血虛證——四物湯
(三)陰虛
1.肺陰虛證——沙參麥冬湯
2.心陰虛證——天王補(bǔ)心丹
3.脾胃陰虛證——益胃湯
4.肝陰虛證——補(bǔ)肝湯
5.腎陰虛證——左歸丸
(四)陽虛
1.心陽虛證——保元湯
2.脾陽虛證——附子理中湯
3.腎陽虛證——右歸丸
八、癌病
病證歌訣:
癌病氣郁化越鞠,熱毒犀角瘀血府,濕熱龍膽五味毒,氣陰地黃血十補(bǔ)。
1.氣郁痰瘀證——越鞠丸合化積丸加減
2.熱毒熾盛證——犀角地黃湯合犀黃丸加減
3.濕熱郁毒證——龍膽瀉肝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
4.瘀毒內(nèi)阻證——血府逐瘀湯加減
5.氣陰兩虛證——生脈地黃湯加減
6.氣血雙虧證——十全大補(bǔ)丸加減
九、厥證
病證歌訣:
厥證氣實(shí)五通關(guān),虛者生脈四味贊,血厥痰者需導(dǎo)痰,實(shí)者羚角通瘀煎,虛證獨(dú)參養(yǎng)榮安。
(一)氣厥
1.實(shí)證——通關(guān)散合五磨飲子加減
2.虛證——急用生脈注射液、參附注射液,繼用四味回陽飲
(二)血厥
1.實(shí)證——羚角鉤藤湯或通瘀煎加減
2.虛證——急用獨(dú)參湯灌服,繼服人參養(yǎng)榮湯
3.痰厥——導(dǎo)痰湯加減
熱門跟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