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、番薯與馬鈴薯,來到中國不過五百年,如今卻在中國人的飯桌上卷出了一片天。-然而這場中國糧食界的 “哥倫布大交換”,其實早在數(shù)百年前就已悄然開啟。-玉米起初于嘉靖三十九年(1560 年)在《平?jīng)龈尽分幸?“番麥” 之名出現(xiàn)。剛傳入中國時,它只是達官顯貴的 “炫富零食”,是西門慶家才能吃的玉米餅子,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也提及 “種者亦罕” 。-直至乾隆年間,玉米才在北方真正普及,種植區(qū)域擴展到黃河下游,并逐漸向北延伸至塞外,成為重要糧食作物。東北成為世界 級玉米種植帶則更晚。到 2023 年,中國玉米產(chǎn)量高達 28884 萬噸,平均每個中國人能分到約410斤。-番薯在萬歷年間悄悄在廣東、福建扎根。在福建,如今還流傳著“地瓜腔”“地瓜戲” 以及 “番薯米,性命根” 的說法,說明它早已融入當?shù)厝说难}。一顆烤紅薯,溫暖了無數(shù)北方人的冬天。-馬鈴薯雖來得較晚,卻在17世紀的中國高寒山區(qū)找到了適宜生長的舞臺??,既有 “甘肅三寶,土豆,洋芋,馬鈴薯”,又有“吃洋芋,長子弟” 等民謠,統(tǒng)統(tǒng)表達著人們對它的喜愛。-如今,土豆與番薯等薯類產(chǎn)量多達3013萬噸。它們早已褪去“外來者”標簽,成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底色?。-土豆,玉米,紅薯,歷史穿越文必備三大碳水主角,你pick誰?-原文:世界級碳水三巨頭,如何改變中國餐桌500年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#外來糧食F3,你pick誰? [投票]#